9月19日在线配资知识,在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上,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吴萨表示,广州处于从“制造立市”向“智造强市”转型的关键时期,人工智能是广州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、破解城市治理精细化难题、巩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地位的“关键一招”,唯有主动作为、乘势而上,才能在这场产业变革中实现能级跃升。
今年广州构建广州12218现代产业体系,将人工智能作为全市五个关键产业之一,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、市长双牵头的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,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成立了关键产业办,统筹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,努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“广州样板”。
吴萨表示,立足大湾区实体经济场景纵深优势,以场景开放为牵引,以行业大模型为杠杆,广州培育出一批爆款AI终端产品与新型智能服务,为智造业数字转型、服务业提质扩容、城市治理高质有效提供切实动能,走出一条“场景驱动、垂直深耕”差异化路径。
迎接新挑战,吴萨认为广州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作为底气。
一是核心要素“齐”,全市大模型备案达48款,覆盖智慧城市、智慧交通、智能制造等9大领域;智算运行服务平台算力纳管调度资源池超1.2万P;上线全省首个城市可信数据空间,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已发布5300多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目录信息。
二是产业生态“优”,沿广州活力创新轴布局30余个人工智能专业园区,设立近70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,汇聚30多名战略科学家、5万多名行业人才,琶洲算法大赛已成为“以赛聚才、以赛促产”的标杆IP。
三是场景落地“快”,这里诞生了全球首个交通行业大模型、国内首个教研大模型等创新成果。今年以来,36个“AI+医疗健康”揭榜挂帅项目、国企首批60个应用场景相继亮相,获批建设医疗、能源领域2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,为技术落地搭建了“快车道”。
抢抓新机遇,广州明确五大发展方向。
选准赛道,明确产业未来发展方向。聚焦工业智造、现代服务、综合交通、医药健康、能源环保等重点应用领域,培育垂类模型和终端产品,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、智能网联汽车、AI可穿戴产品、AI传感器四大终端产品实施全链条培育行动。
培土筑基,打造产业集聚空间载体。优化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,支持琶洲核心区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高峰,重点发展片区内打造一批行业应用示范区;重点发展区域周边打造集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展示为一体的人工智能生态价值园,建设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,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,促进产业链高效集聚。
助推明星企业出圈突围。推出“算力券、数据券、模型券、场景券”四券联动机制,帮助企业减轻成本负担,助力企业轻装上阵。重点支持首台(套)人工智能产品推广,鼓励企业开展爆款产品培育。计划通过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培育,争取形成1-2家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千亿级AI领军企业,带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
畅通场景应用落地渠道。年内集中发布100个“AI+”重点应用场景;举办“AI+行业”供需对接会,现场撮合、现场签约、现场落地;建设AI应用供需对接平台,为技术供给和场景应用企业提供“一键直达”服务入口。
强化全周期金融要素支撑。设立市级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,围绕算法研发、智算基础设施、垂直场景应用、具身智能终端等领域精准投向,搭建“天使+VC+Pre-IPO”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链条,引导基金“投早、投小、投硬科技”。
南方+记者 柳时强在线配资知识
国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