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治十五年(1502年)八月,围绕是否准许赵藩清流王朱祐棌提前袭封赵王一事,朝中爆发激烈争论。部分官员主张应当同意这一奏请,他们认为尽管清流王服制未终配资指数官网,但事出有因。然而持反对意见者亦为数不少,尤以礼科给事中徐仁为最,他表示不管如何,必须服满之后方可袭封,这是惯例不可违。尽管徐仁的意见获得礼部的支持,然而并没能打动当朝皇帝明孝宗朱祐樘(音chēng或táng),最终诏令朱祐棌立即袭封赵王。
明孝宗剧照
“壬子……初,各王府亲王薨逝,其子孙有俟终服制乃奏请袭封者,亦有服制未终奏请袭封者。至是,赵王见灂薨,礼科给事中徐仁上疏论之,以为不可。礼部覆奏亦请如仁所言,令清流王待服制将终始奏请袭封,仍行各王府,自后亲王、郡王请封者俱准此例行。有旨:祐棌即袭封赵王。”(《明孝宗实录》)
究竟是何原因,才会让一向与文官集团合作无间,对宗室颇为苛待的明孝宗做出这一决定呢?
差点被废长立幼
朱祐棌(音cǎi),生于成化十二年(1476年),为赵靖王朱见灂(音jiào,zhuó或zé)的庶三子,生母赵靖王次妃杨氏。成化十六年(1480年)获得赐名,成化二十三年(1487年)六月受封清流王。
成化十年(1474年)四月,朱见灂四叔家的堂弟襄邑王朱见滃(音wěng)薨逝,年仅17岁,朝廷赐谥曰怀简。他去世四天后,南城兵马副指挥刘杰之女才被册封为襄邑王妃,婚都没结,自然不会有子嗣,襄邑王大宗因此绝嗣。
好在首封襄邑王朱祁锃(音zèng)有好几个庶子,按照伦序王爵当由其庶次子镇国将军朱见沂承袭。然而朱见滃的母妃、襄邑恭定王妃高氏却不这么想。
虽然几个庶子与恭定王妃高氏都没有血缘关系,但有亲疏,老王妃更喜欢老三朱见涎,而不待见朱见沂这个次子。
当年十月,高氏过府求见赵王朱见灂,哭哭啼啼地控诉次子朱见沂品行不端,仗着自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,对自己这个嫡母挑鼻子瞪眼,越来越忤逆不孝,反倒是老三朱见涎“孝行日隆”。为了自己后半生计,她希望能够让老三来袭爵,劳烦大侄子代为奏请。
赵王殿下眼见四婶哭的如此伤心,当即拍案而起,不经调查便上报此事。明宪宗接报,被这没脑子的赵王气得够呛。你这亲王是怎么当得?只凭一面之词,便听风就是雨的急吼吼上报,继承原则还要不要了?要不让你二弟汝源王朱见淇来当赵王,你意下如何?
明宪宗剧照
话虽如此,可涉及到宗室由不得皇帝不重视,当即给朱见沂去信诫勉,同时派人进行调查,结果自然不出预料。成化十三年(1477年)九月,的证清白的朱见沂进封襄邑王。
本来这件事情就这么过了。可赵王殿下怎么也没想到,十数年后自己抛出的回旋镖会精准的打到自己身上。
朱见灂子嗣众多,但夭折的也为数不少,见诸史端的子嗣有:庶三子朱祐棌、庶五子朱祐枳和幼子朱祐朾(音chēng或chéng)。由此可知至少有长子、次子和四子三人未名早夭。
朱祐棌这个事实长子出生时,朱见灂年已三十有五,放在古代不说是老来子吧,也是晚来子。更何况民谚有云“皇帝爱长子,百姓爱幺儿”,因为长子会继承大统,是自己事业传承的保障。赵王虽不是皇帝,却也是一方诸侯,同样需要长子来传承自己的爵位,这句话放在他身上也适用。
综上所述,朱见灂对朱祐棌这位事实长子理当十分喜爱,自幼给予精心培养。可事实并非如此,父子俩处的犹如仇寇。
弘治二年(1489年),朱见灂突然上疏朝廷,宣称自家老三清流王朱祐棌不敬祖宗,自受封以来从不拜谒赵藩宗庙,且联合王府长史董亮,意图谋害自己,以便早日承袭赵王爵位。
不敬祖宗、以子凌父,属于大逆不道。谋害亲王,形同谋反。这两件事随便摊上一件,便是大案,何况赵王殿下的举报中两者皆有。嘉靖年间,楚藩发生世子朱英燿弑杀父王朱显榕之事,最终朱英燿被判“斩之于市,焚弃其尸,不许收葬”。
是故,明孝宗接报极其重视,当即命河南镇守、巡抚、巡按会同三司共同调查此事,河南方面大员可谓是全员出动。然而调查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。
安阳赵王府遗存:高阁寺
调查组发现,此事皆因赵王殿下偏爱而起。幼子朱祐朾为朱见灂宠妾所生(弘治五年赵王奏请封宫人罗氏为夫人,这位罗氏极有可能是朱祐朾的生母),爱屋及乌之下他独爱幼子,对朱祐棌这位继承人则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,极其厌恶,甚至生出废长立幼的念头。为此不断打压清流王,大有将人逼死之势。
肩负辅佐职责的王府长史董亮,眼见自家王爷如此胡作非为,践行自己的职责,屡屡出面谏止,因此被朱见灂所记恨。
于是乎,便有了赵王弹劾清流王与长史联合谋害亲王的奏疏。
自己品行不端,竟还敢倒打一耙,明孝宗闻讯被气得三尸神暴跳。问题是赵王的举动还没有酿成严重后果,有《皇明祖训》庇佑,一时间还真拿他没辙。
赵王无事,那么清流王往后的日子极有可能更不好过,故调查团请求朝廷设法保全这位赵藩继承人的人身安全。
在礼部的建议下,明孝宗命清流王出府就学,并从京师挑选靠谱官员赴彰德府教导朱祐棌,以免其被赵王所害。同时降敕严令朱见灂尽起一个父亲该尽的责任,为此甚至不惜拿成化朝被革爵之事进行敲打,让他好自为之。
“上赐赵王敕曰:‘王光奏清流王祐棌暗通长史董亮等谋害王爵,及自受封以来不拜谒祖庙。事下该部,奉行河南镇守、巡抚、巡按及三司等官会勘,俱无实迹。因言祐棌年方幼冲,一自失爱于父,兢业不安,惮父威严,不敢轻见。而王溺于宠受偏私,惑于左右谗间,憎恶之甚,遂诬以谋害父子之间,可谓两失。已命吏部铨选有学行官员,往职训迪。敕至,王其速令祐棌出府就学,俾知孝亲之道,共为子职,益隆敬爱。王自此亦宜正心修身,割宠除间,以全父子之恩。夫父慈则子孝,理势之所必至。王其审思之。且王在成化间所为不法,先帝尝革去冠服禄未,薄示惩戒。意王省愆自艾,改过迁善。今所为犹如此。若再执迷不复,祖宗旧典、先帝成命具在,朕何敢私、其慎之哉!故敕!’”(《明宪宗实录》)
林州市红旗渠
在朝廷的干预下,朱见灂废长立幼的企图终究是一场梦,更悲催的是在此之后实录中再无朱祐朾的踪迹,只有老五朱祐枳受封广安王的记载。由此推测,朱祐朾这位赵王殿下爱子,很可能没能活到受爵的那一刻。
赵王二三事
弘治十五年(1502年)正月初二,赵靖王朱见灂薨逝,在位38年,享年53岁。当年三月,明孝宗命清流王朱祐棌“掌管府事并行庆贺祭祀等礼”,等于是将赵藩大权移交到了他手里,正式承认其为下一任赵王人选。
可担惊受怕惯了的朱祐棌,一天没能正式进封赵王,便一天不安,遂上疏奏请提前袭爵。然后便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,明孝宗为安其心,也为不让其余人有非分之想,一违常态的准许朱祐棌“服制未终即袭封赵王”,也即不必等到守孝期满就赶紧袭爵。
赵王之位来之不易,朱祐棌很是珍惜,为人十分低调,在位期间并未做什么违法乱纪行,可供铭记的生平事迹并不多,在此摘录赵王本人及赵藩宗室的一二事迹。
拖欠岁禄
赵藩始封君赵简王朱高燧,在洪熙朝用主动放弃护卫的行动,为自己换得三万石岁禄的额度,赵惠王、赵悼王时期,依然维持这一额度。
可随着血脉关系的日渐疏远,朝廷对此也有异议,降薪势在必行。实际上赵悼王时期岁禄便一度降为一万石,靠着明英宗复辟给自己挽尊的机会才重新提升到三万石。
赵靖王袭爵后,朝廷给其额定的岁禄为一万石,全支本色,靠着多年的胡搅蛮缠,才勉强让明宪宗同意将其岁禄提升到一万五千石。奈何朱见灂自己不争气,最终被革爵,岁禄也被削减三分之二,且其中二千石为折色。复爵后,历经多次拉扯,才重新恢复一万石的额度,不过其中二千石为折色。
安阳马投涧小米
弘治十六年(1503年)九月,朝廷额定赵王朱祐棌岁禄,便是套用了赵靖王后期的规格:岁禄一万石,本色八千石,折色二千石。
朱祐棌欣然领受,并未如同父王一般屡屡上疏朝廷,进行奏讨。
可是即便如此,朝廷依然没能足额发放。截止正德九年(1514年)五月,赵王府的禄米积欠已高达万石。
稍微拖欠点还行,可拖欠这么多,赵王殿下也承受不起,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,遂上疏朝廷,请求补发。明武宗很是重视,给河南巡抚降旨,要求其督促有司,从别处调粮补足。
“庚辰……赵王奏:‘本府连年拖欠禄米至万石,请拨补。’户部言:‘河南兵荒困敝,但亲王禄米亦不可缺。宜行巡抚都御史严督司府,从长计议,将无灾州县通融拨补。’从之。”(《明武宗实录》)
群牧所建立基层组织
赵藩原本手握常山三护卫这个精锐武装力量,洪熙、宣德朝两次削藩后,常山群牧千户所成为赵藩手里硕果仅存的武装。与直隶于朝廷的普通卫所相同,群牧所也负有屯田的职责,其屯驻地位于紧邻彰德府的北直隶大名府境内。
正德时期,地方不靖,盗贼蜂起,爆发于正德五年(1510年)的刘六刘七起义是其中最典型的一起。
大名府境内有宁山怀庆二卫,又有赵藩群牧所,军民杂处,环境复杂,给了有心人容身之所,令地方十分头痛。正德十年(1515年)九月,保定巡抚张淳提议,在赵藩群牧所等卫所辖境重新编组基层组织,每一屯设一屯老,每十家置一总甲,并授予当地县官督查之权。通过加强地方权责,来消除隐患。此举获得明武宗批准。
“辛丑……巡抚保定都御史张淳奏:‘大名有宁山、怀庆二卫,并赵府群牧所,军营杂处,往往藏匿盗贼。请每屯置一屯老,十家置一总甲,听州县官讥察。则有司之权重,而盗可息。又开州长垣、东明,旧分隶曹州兵备,请皆隶于大名,庶事体归一。’兵部议从之。”(《明武宗实录》)
大名府明城墙
汤阴王府镇国将军屡教不改
当年赵靖王朱见灂因为刷酒疯杀人,甚至对两个叔叔喊打喊杀,最终被明宪宗下令革去爵位,令戴民巾读书习礼。
赵藩之中他这一辈耍酒疯的非只他一人。朱见灂的堂兄弟,汤阴王府镇国将军朱见潲(音shào)就因醉酒之后,咒骂河南巡抚,遭到革禄三分之一的惩戒。
然而这位爷也是蛮横惯了,不知收敛。正德元年(1506年)十月,又因逞凶打死平民,遭到都察院弹劾。最终因屡教不改,遭革爵囚禁,并降敕赵王朱祐棌,要求他对这位堂叔严加约束。
“庚午……赵府汤阴王见准弟五镇国将军见潲,初以使酒毁骂宪臣,革禄三之一。至是,欲肆淫行,手欧平人至死。都察院上其罪状。有旨:见潲累犯不悛,法当重治,姑从轻革爵间住,乃敕赵王约束。”(《明武宗实录》)
辅国将军上疏奏请整顿王府官
当然并非所有宗室都如朱见潲这般,赵藩辅国将军朱祐椋(音liáng)便是一位颇关心宗室现状的贤良。
在他看来近来宗室多有违法乱纪者,与王府官所用非人颇有关系。正德四年(1509年)十月,他上疏朝廷表示,国初之时,王府官多从科贡之中择善任用,故能“嘉谏直言,有所匡捄”,能起到约束宗室的作用;近年来,王府官或以年老监生,或保举舍人充任,此辈心中所念只有自己荣华富贵,故以“逢迎取悦”为能事,“无复箴谏”,宗室近墨者黑,以至于劳烦“圣谕戒饬”。
彰德府城隍庙
他提议由各地镇守、巡抚、巡按、分守官等地方大员,秉持公心对诸藩长史以下官员进行勘核,但凡属于保举的,以及年已六十以上的,统统开革为民,以正诸藩风气。此举获得吏部大力支持,明武宗因此降敕命各地施行。
“吏部议:‘下抚按考验察访,如拨置生事遗害地方者,疏名参究。其年力衰惫者,令致仕。’上命镇巡等官分别款目,定拟去留以闻。”(《明武宗实录》)
阿越说
正德十三年(1518年)二月二十四日,赵王朱祐棌薨逝,在位17年,终年43岁,朝廷赐谥曰庄。
谥法“履正志和曰庄”,赵庄王朱祐棌在位期间吸取父王赵靖王的教训,平素谨言慎行,专心事上,不敢越雷池一步,以庄为盖棺定论当得其所。
国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